人间四月,“医”心送暖。 4月18日上午,作为山东省“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开展的“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启动仪式在垦利区杨庙社区举行。现场医疗专家、医护人员代表齐聚,为村民送上现场义诊,并将在今后持续的驻点帮扶中,把更多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 “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为期三年,将在2024年至2026年每年从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共选派不低于300名医护人员组成团队下沉帮扶,促进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资源沉下去,医疗上水平,帮扶常态化。以山东省“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东营站启动为起点,一场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用心用情用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行动正在东营大地展开。 资源沉下去,群众“近”享优质医疗 “大夫,这是我从镇上领回来的体检报告,这儿看不明白,您帮忙看看。”4月18日的启动仪式现场,杨庙社区村民刘立忠正在向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专家问诊。 原本想去董集镇医院挂号的刘立忠,这次在家门口看上了“专家号”,不仅看懂了体检报告,而且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当天,来自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各科室的10余名专家为100余名群众开展健康义诊,让群众提前感受到“百名医护进乡村”带来的便利和舒心。 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也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以基层为重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整合全系统力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9年至2023年,已累计选派业务院长34名、帮扶医护人员700余名、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114处。 以启动仪式为起点,我市将开展为期三年的“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把活动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基层“业务院长”选派、名医基层工作站等工作充分结合,通过合理选派医护人员深入基层、驻点帮扶,让基层群众“近”享优质医疗,以实际行动增进健康福祉,汇聚时代暖流,弘扬卫健风尚。 医疗上水平,“小切口”带动大提升 4月23日,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正忙着整理资料,为即将到黄河口镇中心医院开展驻点帮扶作着精心准备。他们计划通过“百名医生进乡村”活动,帮助医院在疾病专业化诊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上台阶、上水平。 小到一份病例的规范书写,大到疑难重症病人的及时专业诊断,抑或为基层患者提供向上就医渠道、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问诊……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脑科专家韩光良表示,医院今年计划选派20名医师深入垦利区七个街道、乡镇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坐诊、技术培训、健康讲座、义诊活动、远程协作,帮助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实现与城市医院的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为基层群众送医送暖、排忧解难。 基层医疗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上而下的对口帮扶,帮助基层补齐医疗短板、共享优质资源,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直接有效的方式。 对于上级医院所能带来的帮助,垦利区董集镇卫生院院长胡金峰深有感触。他说:“我们乡镇医院地处偏远,前来看病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我们热切期盼选派到我们医院的专家倾囊相授,在专科建设、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各领域给予我们指点和帮助。” “以帮扶活动的‘小切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大提升,助力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娟表示。 帮扶常态化,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 “在乡镇医院驻点帮扶过程中,有一个深切感受,就是我们的县域医共体平台发挥了大作用。”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盖晓楠在采访中提到,依托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基层医院可以为乡村患者远程建立动态心电图、提供心电图诊断报告,大大弥补了乡村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检验技术方面的短板;患者需要向上级医院就诊的,则可通过“医共体患者就诊联络单”快速对接就诊科室,也可预约专家到乡镇医疗机构做手术。 帮扶活动深入开展的背后,离不开常态长效的制度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连续6年将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纳入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全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为深入实施健康东营战略,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我市公开发布“健康东营·你我同行”品牌,同时开展“健康科普基层行”活动,在全市遴选501名医务工作者组建起健康科普专家库,“线上线下”结合向公众进行科普服务和健康宣讲。 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帮扶基层的长效机制,帮助受援单位制定学科帮扶计划,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通过“派下去”“请上来”等多种方式,促进援受双方业务骨干双向交流,努力实现“输血”“造血”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