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星期六,农历壬寅年【虎年】六月十一,天气预报 多云 西南风2级 24~37℃。一孔挚剑3人、日月、凌空飞沙2人、落雨听禅、茉莉、绿茵2人、与人为善、润超、广田,佛峪休闲游。
连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这周去佛峪凉快。大家乘坐自驾车,上午8:30在圣贤路集合,上午8:45到达佛峪北台停车场,在“龙洞风景名胜区”标牌处合影后,沿林荫小道进入景区。林区清新凉爽,让人心高气爽,只是石板路较滑,大家小心翼翼前行。大家从佛峪峡谷南岸进入谷底,来到壶嘴泉畔,壶嘴泉泉水汩汩,清澈甘甜。壶嘴泉也叫茶壶泉,为济南市名泉,位列济南市名泉第90位。 由壶嘴泉往北,跨过一座竹板桥,到达峡谷北岸。峡谷北岸有一条可行车的宽绰大路,往西可到龙洞景区,往东就是佛峪景区。我们往东走,道旁的几家旅游饭店以及龙峪观都已拆迁,不留痕迹。过一座铁桥,迎面是气派的佛峪牌坊。佛峪牌坊为石座、四柱、起脊、三楼式木结构彩绘牌坊,上方有红底金字“佛峪胜境”匾额。据查,木牌坊建造于清代,造工精细别致,保存的也较完好,只因年久失修,牌坊的彩绘已斑驳淋漓,牌坊楼顶的瓦块有的已松动。我们在牌坊处合影后继续游览。穿过佛峪牌坊,沿向左的石阶而上,石阶两侧的崖壁上长有数棵青檀树。那青檀好似一棵棵大盆景,树根突起,盘根错节,树干茁壮,枝叶茂盛。 登上石阶便是般若寺遗址。般若(读bo re)寺历史悠久,始建于隋文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年的般若寺大殿已毁,被称为般若寺遗址。东西狭长的般若寺遗址内,有一处长百米、高数十米的悬崖,崖顶外伸,状如重檐,形成一个天然的披厦。崖上刻有隋唐风格的雕像二十余尊,精美的浮雕凸现于悬崖之上,其佛像纹路清晰、雍容华贵;飞天造像潇洒飘逸、栩栩如生。这组雕像是在砂岩或石灰岩的崖壁上雕凿而成,可以说它是历史文明的一个见证。据传,般若寺的石窟摩崖造像,在当时就曾被誉为“东方小敦煌”的美称,堪与历史上记载的其它石窟雕像相媲美。这些雕像,崖壁低处的大都被损毁,高处的幸在险峻的悬崖之上,难以攀登,至今仍保存完美,其题记也清晰可辨。崖壁上,历代名人摩崖题记,有光绪九年(1883年)刻大“佛”字,有“林壑优美”、“岩阿仙境”、“凝神调息”、“舍灵馆真”,还有“龙洞庄佛峪胜景”等二十余则。 从般若寺遗址出来,走向沟底,前往佛峪瀑布。在佛峪沟底,一处20余米高的悬崖迎面耸立,崖壁耸立,深谷叠翠,气势壮观,这里便是著名的佛峪瀑布。因为前几天刚刚下了场大雨,瀑布有水流,瀑布沿崖壁垂挂,还是有些壮观。 佛峪瀑布右侧山崖上有林汲泉,林汲泉泉水丰沛,泉水清澈、黧黑,自石穴中涌出,常年不竭,汇入小泉池;泉池上方崖壁间书有红色隶书“林汲泉”三字。清代《四库全书》主要纂辑人之一、历城人周永年,自号“林汲山人”,曾于此读书,并建“林汲山房”,晚年绘《林汲山房图》。此泉以人命名,称“林汲泉”,在济南市72名泉中,这是唯一用人名命名的名泉。在2005年9月29日,济南市公布的“济南市名泉名录”中,林汲泉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排第49位。 与林汲泉相对,一孤峰从峡谷底部拔地而起,孤峰挺拔,气势恢弘,峰顶一侧刻有“环翠”二字。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峰顶,故此峰得名“禹王台”或“禹登台”,俗名则叫“钓鱼台”。沿石阶登上孤峰,远远看见禹王台顶部有一古香古色凉亭,因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故名“环翠亭”,又名“听瀑亭”。静坐禹王台的“听瀑亭”中,观山听瀑,当别有一番意境。在亭中举目四望,可见四周悬崖壁立,青山合围。置身于亭中,清风送爽,满目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站在亭中,往东、南相望,满目青翠,山花烂漫。向西俯视,对面浓荫下,“观音堂”隐约可见;再远观,一石塔耸立于悬崖之巅。峡谷、翠岭、庙宇、石塔,构成一幅美妙画卷,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登上禹王亭拍照留影后继续游览。 上午10:20,大家从禹王亭向北,前往瀑布源头探秘。沿佛峪瀑布上端小溪逆溪而上,溪谷幽深,森林茂密,古藤缠绕,溪水潺潺,一派原生态景象,令人惊奇,给大家惊喜。走到溪谷深处,小树上挂着路标,向左是白云山、三界碑,向右是朱凤山、乡义寺、城墙岭。如向左需要爬山前往三界碑,向右的路未曾走过,经商议决定向右,继续走小溪探路。走向山林深处,走到一棵倒伏的大树旁,前方隐约可见山顶垭口,我提议不再往前走了,留作下次再来,然后原路返回佛峪。 中午12:30回到佛峪,在禹王台的下方,“清泉石上流”小溪旁,大家午餐后,在青檀树上拴吊床午休。这里林木茂密,溪流潺潺,非常凉快,十分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