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105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文学] 牛俊学 / 作品 《大年小年》(邹鲁文学社561 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9 22: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年小年

文/牛俊学(安阳内黄人)

      咱这里把春节叫大年,把元霄节叫小年。大年小年在饮食文化上是一样的都是当天晚上吃饺子,第二天早饭还是饺子。但大小年的过法民俗却大不一样。

      进入腊月,初十以后就有年味了。那时节比较穷没有那么多白面,都是先蒸米面馍,所以就提前排号在碾子坊套上小毛驴碾米面。腊月二十以后就加紧做过大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三十是除夕,晚餐提前很多,下午三四点钟就有劈哩叭啦鞭炮声。放鞭炮时全家人都在家里,不允许有串门的外人,都在家里吃团圆饭。午夜传來稀疏的鞭炮声,是有生意的乡民争抢给佛爷的头炉香。四、五点钟拂晓鞭炮响成一片,庆贺新一年的第一天。屋里点亮火炬一样的大红蜡烛,桌子上摆满贡品,老人们敬过神明之后,就开始拜年了。先给父母磕头,然后走出家门,给族里的长辈去拜年。给老人道个恭喜吉祥。双膝跪地磕头。长辈们弯腰扬臂以收获晚辈的祝福及跪拜礼。礼毕,小孩子们跑上前,长辈就搬出盛核桃的罐子,或拿出有糖果的布袋把核桃、糖果分发给孩子们。小孩儿争先恐后,嘴里喊着"还有我咧""还有我咧"去抢夺长辈的核桃糖果。大街上有一帮又一帮去给长辈拜年的人群,充满了欢声笑语。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节前也是做了几天的准备,孩子们插花花枣和打鬼棒。花花枣是在砍下的枣树枝针上插上有红纸包裹的细短高粱杆,放在街里的粪堆儿上,五彩缤纷,预示来年五谷丰登。打鬼棒是用两节高粱杆儿,一节儿去掉内瓣儿,在保留的一根根有弹性的高梁糜子上扎上较细的高粱杆节,正月十五傍晚插到门楣上,微风一吹,发出呼啦呼啦的相互撞击的声音。我想一定是怕节日邪恶的侵入,保护祥和的气氛。

      元霄节的晚上忙坏了奶奶,烧香上贡,为儿女祈福,还要"点灯箋"。灯箋的作法是将黍子面团蒸熟发酵至有甜味,作成纸柸状灯台,上端中心有盛香油的小凹坑,注入些许香油,用黄纸泊作成油稔点燃,这就是元霄节的灯箋。奶奶把点亮的灯箋放在供神的桌案上,用碗浮着放在水缸里,也放大门外两侧平台上。奶奶回房去端其他地方灯箋,一回头儿灯箋不亮了,被顽皮小男孩儿吹灭吃掉了。奶奶不发怒,只是嘴里唠叨着"这小屁孩儿…"。

      奶奶做完了"点灯箋"的仪式,又找來几个未成年的女娃,把几双绑腿带放在一起,让一个女娃把绑腿带中间拿定,再叫一个女娃捂住另一个女娃的眼,让被捂眼的女娃把绑腿带打结,这就是民俗活动的"结格拉"。把绑腿布的两头都扎完后,放开捂眼睛的双手,看一看结成格拉的园圈儿有多大,绑腿带儿结成的园圈儿越大,启示今年的粮屯儿越粗,是个丰收。她们享受着五谷丰登的喜悦。

      第二天是正月十六,早饭和春节一样,早早吃过饺子。奶奶焚香上贡,恭送神明“上天”归位。晚辈们则把春节前请來回家过年的先人魂灵送去坟茔,再烧些纸钱。现在的农村还有这样的乡俗。

       时光飞驰,当年偷灯箋吃的顽童 已成白发老翁,“结格拉”的女娃也成了走路蹣跚的老太 。回不去的童年,只有对大小年美好的向往和回忆。

作者简介:

作者:牛俊学,1948年生,安阳内黄人,中专学历。文学爱好者。(主审:朱丽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11-16 12:53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