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华山一条路。 朋友:你如果想练勇气的话,你去华山。华山归来,你将胆气豪壮; 你如果想练体能的话,你去华山。华山归来,你将气宇轩昂; 你如果想练毅力的话,你去华山。华山归来,你将老当益壮; 你如果寻求挑战的话,你去华山。华山归来,你将荡气回肠。 你若想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话,你还是去华山。华山是道教圣地,道教讲“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华山归来,你将心如止水、处事不惊、宠辱皆忘。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即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能够长寿永恒。 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在我有生之年,东自黄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国内稍有名气的大小山峰我登了二十座,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雄,莫过华山;秀,莫过庐山。尽管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但黄山一年内有近三百天被云雾锁绕,很难看清其“真面目”。 在这里,有必要来一个小的插曲:我出生在鲁南农村,运河北岸,已近花甲之年。黑土地的地瓜和大米养育了我十余年。 坑坑洼洼的黑土地十年九涝,这里地下水质硬碱性特大,有的地方水的含氟量还特别高,相当一部分孩子小小年龄已患上氟斑牙。这里“惜石如金”,离这里最近的山峦也在几十里开外。因此,小小的年纪对观山的渴望是那样的强烈。1976年大年三十,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爬上了当时台儿庄战役主战场之一的泥沟嶂山(当地称嶂山头)。站在小山之巅,尽管寒风凛冽况是荒山野岭的不毛之地,但顿感心旷神怡,视野宽阔,这种感觉犹如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而终身难忘。这一天是1976年1月30日,这一年我14岁。时隔40余年,弹指间情景犹在眼前。这些都是体外的话。 西岳华山,群峰挺秀,壁立千仞,奇险雄伟,纳日月之精华,接大地之灵气。登山,乃“仁” 者之为,欲为“仁”者你更应去华山。 第一次登华山,是1983年5月,那时我20岁。 第二次登华山,是2018年9月,这年我55岁,相隔35年。一个是适值初夏,华山林密草茂,生机盎然;一个是时在深秋,华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华山的夏荣秋貌迥然不同。两次均是徒步登山,夜宿华山。看到两次华山日出,同时看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动人景观。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 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它位于西安东一百二十公里的华阴县城以南,北临奔腾咆哮的黄河和渭河平原,南结重峦叠嶂的秦岭,西望长安,东接中原,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山上有经典百余处,险中有奇,奇中藏秀,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赞美佳句。 远眺华山 关于“华山”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水经注.渭水》记载,“远而望之又若华狀”。古代“华”、“花”二字相通, 故名华山。 清代学者章太炎等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由于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又称“中华山”,中华山周边聚居的民族称为“中华民族”。所以,华山历来有“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 华山素以巍峨雄险著名,以“奇拔俊”冠于天下,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它有巧夺天工之俊美,鬼斧神工之造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奇、险、峻、秀”的独特景观。古人说它“势飞白云外,倒影黄河里”,真可谓恰当的比喻。 华山傲居五岳之首,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十里五千仞,一石也”。 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占地150平方公里。 海拔2160.5米,凭藉大自然风云变化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神有色的勾画出来,气势雄伟而壮观。 华山山脉是深成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据地质科性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华山花岗岩形成期距今约12100万年左右,华山山脉地区的地壳发生活动,在受挤压、槢皱和破裂的过程中,岩浆开始沿着裂缝向表层地壳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处冷却,凝结成岩。 华山之上,奇峰峻岭、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祠庙宫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地浑然一体、卓然天成。 华山共有五座高峰,五座高峰,各据一方,悚然对峙。 北峰(云台峰海拔1614米)、中峰(玉女峰2037.8米)、东峰(朝阳峰2100米)、南峰(落雁峰2154.9米)、西峰(莲花峰2083米)。 远观山势,五峰卓绝,各据一方,东有朝阳峰、南有落雁峰、西有莲花峰在位置上呈三峰鼎峙耸立,直插云霄,被人誉为“天外三峰”“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登临其顶,则会有“唯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之感。三峰紧紧环抱着中峰,犹如三个哥哥护着小妹一般。北峰云台峰,又独立于四峰之下,中间有一脉若断若续的山岭相连,疏密有度,神韵天成。远远望去,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如莲蕊,整个华山宛如一朵青色莲花,凌空怒放。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的诗句。 东、西、南、北、中,五峰:东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朝阳观日,别有风情峰;西峰状似莲花,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名胜众多;南峰傲然绝顶,近天咫尺,高峻雄伟,气势博大;北峰四面悬绝,树木葱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 中峰虽小,然则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传说颇为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凭借大自然风云变幻的装扮,华山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海拔2154.9米,共有主峰五座。(注:岳,高大的山;山,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起的部分,也称峦;峰,高而尖的山头;岭,山脉;峪,山谷)。 峻岭、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华山,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与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这两处绝世天险,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等多个绝险狭隘,令人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华山果然美不胜收,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景色在五岳之中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华山门,华山门牌坊是一座青石结构,石牌坊山门是1988年落成的。正面的“华山”二字为彭真所题。 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 登华山,最大的乐趣即为登山本身,一边克服种种山路的艰辛,一边移步换景观赏沿途风光。自玉泉院华山峪口开始至华山西峰全程40华里,由于往返80华里,很多人望而生畏。在陕西娃眼中,能登华山就是长大成人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突破华山天险,智取华山守敌,如今天险依旧,人们可从容饱览。 进入华山的第一道险关“千尺幢” 素有“太华咽喉”的“百尺峡” 北峰通往东西南中诸峰耸立天际的苍龙岭。 第一次登苍龙岭是在1983年5月12日下午4时许,当时用黑白相机在此留影。 第二次登苍龙岭是2018年9月30日,也是下午4时许,这次在大体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再次留影。 俯首“”苍龙岭“” 时隔35年,站在同一地点,在这里我浮想联翩,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山河依旧在,岁与月不饶人。” 10月31日看完华山日出后,天空异常晴朗,华山上霞光万道,天朗气清。我又从东峰返回“金锁关”。金锁关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 在这里我恰巧遇到四位外国游客,他(她)们主动热情的和我打招呼,他们的汉语普通话说得异常流利。一阵寒暄过后,相互介绍并留影。从他(她)们口中得知:左边这位女士来自比利时,我两边的两位来自法国,为我们拍照的男士也是来自法国,他的名字叫保罗。从照片上你也看得出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为尊重起见,我们祝福时习惯用右手,而他们习惯用左手。 照片中的这位男士即是“保罗”,在金锁关下这个休闲自在的游玩,我分别用了他们的手机和我的相机拍下了这个场景互作留念。而后我们共同向上走向“天外三峰”。 华山日出 华山风光 华山风光 华山风光 华山风光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华山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做,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tuan)等著名道教高人。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