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 [97]全长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35座城市 [90-91]。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89] [106]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后经隋、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全程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古称“邗沟”)以及“江南运河”七段。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清中叶后,因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其作用逐渐减弱。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整治,拓宽加深,裁弯取直,增建船闸,并建有江都、淮安等水利枢纽工程,使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通道之一。1988年底建成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将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106]
2014年,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