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俯冲、撞击是地质变化的动力,岩石和矿物主要是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裂解的金属氢聚合的。
(上图:盖公山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示意图——小行星由南向北撞击)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水库西岸的盖公山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底部,有高速流动的物质裂解的金属氢聚合的二氧化硅——陨坑玻璃。
(上图:陨坑玻璃——硬玉石英岩)
熔融的陨坑玻璃溅射形成“串珠状石英颗粒”。
(上图:串珠状石英颗粒)
纯净、洁白的熔融石英在溅射过程中混入氧化铁,显示红色。
(上图:竖向溅射的二氧化硅)
盖公山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上射部位的“断块构造”是陨落体反弹后二次撞击形成的楔子。
(上图:断块构造)
“断块构造”里含有杂质的二氧化硅受到高温、高压,衍生云母与长石,形成花岗岩。
(上图:盖公山白垩纪陨石坑中央锥上射部位的“冲击石英”——花岗岩)
陨落体互相撞击、挤压形成“碎裂屑锥”。
(上图:碎裂屑锥)
陨落体之间互相摩擦,形成“熔融构造”。
(上图:熔融构造)
如果陨石坑的撞击力继续增大,逆掩的二氧化硅会形成“击变石英面状页理”。
(上图:击变石英面状页理)
如果陨石坑的撞击力再继续增大,逆掩的二氧化硅会形成“棱柱状玄武岩”,乃至辉岩与铁镁质橄榄岩。
(上图:棱柱状玄武岩)
事实上,大型白垩纪陨石坑里逆掩的硅酸盐是不连续反应;顺推的硅酸盐是连续反应。这符合“鲍文反应序列”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