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论坛

搜索
查看: 7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文学] 田黄采风】方玉文 / 作品 《走进田黄 我心飞扬》(邹鲁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21: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田黄 我心飞扬

文/ 方玉文 (山东邹城)

      车子在邹城东部的山路上疾驰,将两旁的树木、房屋以及城市的喧嚣远远的甩在脑后,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越来越新鲜,天空也越发湛蓝。我们温暖的心情连夏花的灿然一起融化在原野自由的气息中。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到达田黄镇鹿鸣湖的时候,《诗经》里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便在我脑海里萦绕。初夏的鹿鸣湖湖水浩荡,粼粼波光浸染着天际线,如一片宽厚的叶掌揉着轻纱的梦。我们端坐在云水摇荡的湖心亭,任山风徐徐地吹来,任百草的馨香夹杂着飞鸟的背影掠过,心中不免腾起层层叠叠的爱慕。

       鹿鸣湖坐落在群山伏峙的山地,湖水夹在鹿山和十八盘山之间,常年奔流不息,如天宫神台流下的琼液,将一段段澄澈和神话汇入大地褐色的心脏。

       鹿山在鹿鸣湖的南岸,芳草萋萋,枝叶连天,它像一头卧伏山野的巨鹿,回头顾念着这块翡翠般的湖泊,让宁静的湖面注满友情的天真和洁白的长望,牵扯着一片难舍不舍、难离不离的时光。不仅是这荡情的湖水,就连湖边那些寂寞的石岸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妄,将每个星光的陨落送给那漫山遍野的芬芳。鹿鸣湖水波接松波,水色绝风色,尤其是细雨微蹙的时候,潋滟的水光和空濛的山色时常夹来暮牛长哞远山的混响,瞬间将我们拉进童年轻摇的梦,你会为这多情的季节深深陶醉,不愿意移步这天地奢侈的馈赠。

      邹城东部和曲阜接壤,古代有孔孟诞生之地的美誉,《史记》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即今尼山、昌平山之间鲁源附近,在鹿鸣湖不远的东北方向。而正西稍远处则是亚圣孟子出生地凫村。孔孟两位圣人的出生地距离仅二十多里地,他们持着思想的木铎流传下来许多瑰行圣光,其中也有和鹿相映成趣的故事。

      春秋时鲁人郯子,是一位孝子,他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眼疾。他当时求到一个治疗眼病的药方,需要用鹿乳治疗。于是,郯子来到深山,披着鹿皮,混入鹿群,取得鹿乳献给双亲。可一次在取鹿乳时,被一位猎人误会,搭弓欲箭射,郯子连忙呼救,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仅帮助他取得了鹿乳,还护送他走出危机四伏的山野。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之一,“鹿乳奉亲”的故事。           

      郯子为人仁厚,学识渊博,后来成为郯国(郯国古属临沂)的国君。孔子二十七岁时,曾经拜见郯子,向他求教。因为孔子的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们的德行、功业都不及孔孟。所以韩语在《师说》中又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千古宏论。

       《春秋公羊传注疏》说,鲁哀公十四年春,有猎人捕获一只麒麟(公麋鹿),被捕时,麒麟已经死了。孔子知道后非常惊讶,怀疑同他自己一样,生不逢时,不遇明王,就大哭起来:“吾道穷矣!“言毕,便在他所著《春秋》一书中,写下最后一句:”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从此搁笔,再不继续写《春秋》了。后人因孔子绝笔于获麟,所以称《春秋》为《麟史》或称《麟经》。另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孔子弟子掩埋好麒麟之后,孔子抚琴悲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从此,孔子抑郁寡欢,终因众多伤心(子路死于卫国)而离世。

      《韩非子•说林上》的“西巴释麂”,也是一则与鹿有关的故事。一次,鲁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便下令让秦人西巴先行把小鹿送回宫中。回宫的路上,西巴发现一只母鹿哀号着紧跟在后,于是心中不忍,把小鹿放走。孟孙打猎归来,不见了小鹿,一气之下将西巴赶出宫门。过了一年,孟孙的太子需要一位老师,他突然想起之前被赶走的西巴,立即命人找回,拜他为太子老师。臣下对孟孙的做法疑惑,孟孙笑了笑说:“秦人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孟子见梁惠王》中曾记:王在沼泽旁边,顾盼鸿雁麋鹿,得意地对孟子说:“贤能的人也有如此乐趣吗?” 孟子怼道:“贤能的人以民为乐,然后才有此快乐,不贤的人虽有此快乐,但不能真正的快乐起来。”果然,梁惠王的太子申和庞涓在马陵之战被擒后而自尽。而梁惠王自己“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最后带着惭愧和衰落,于公元前319年而亡。

       鹿在民间是正义善良的化身,又喻义着福寿和安康,因其矫捷灵异被古人推崇,在神话中人们将百年的鹿称为白鹿,将梅花鹿称为“斑龙”,历代帝王也将鹿视为祥瑞和王权的象征,商纣王置鹿台,汉帝设鹿苑,明初在孝陵设银牌鹿场,历朝历代都把白鹿的出现作为吉庆,述之于书,记之于石。然而,野生鹿在近代的中原地区已经难觅神迹,我们只能在跃上枝头的空想中抚摸这些斑驳时光的痕迹。

      有些人和事一旦消逝便难以遇见,有些情和景一旦入心即成为藩篱,所以久处生活之美的我们,应且行且珍惜。

       邹东不仅文风幽古,还用抗争抒写着历史陈迹。清代末声势浩大的白莲教(文贤教)遗址位于田黄镇白龙池村,这儿也是起义的发源地。民国时期邹东人民,为了抵御日伪军的侵略,反抗国民党腐朽的统治涌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鹿山后村人护送伤员的刘兆义、田黄村铁血英雄冯东岳、瓦曲英雄孔祥坦、聂秀轩,罗头张氏家族……在渠村抗日革命纪念馆,我们被一个个革命故事所震撼,被一场场战役的萧歌所洗练,那烈士方尖碑上凝满血色枪影的荣耀,如秋阳火热丰收的印记深深地刻在大山最深处……生命之重,从来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那因取义而成仁的英杰,一刹那间幻化为宇宙中最灿烂的永恒。

       我们参观林丰村抗日根据地的时候,遇到一位在石头墙的凉荫下乘凉的老人,他瘦小而清健,目光灼灼,我们礼貌地微笑,他长望以相送,他知道我们不属于这方净土,如一朵朵还要散去的游云,所以老人家没有问我们的来去,没有清风邀云似的挽留。他只是扬起脸上的沉毅,将一股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撒向我们心宇,让我为之振动,久久难以平静。记得雨果说过一句话“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有一种激动,一种气质,一种道德。”老人家是这样的人,只是时光隐藏了他的激动,而他特有的气质和道德却显示出整个山村的风骨。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一个豁达独白的心灵,抵得上一座城市的喧嚣……

       伏尔泰曾说过,“外在的美取悦眼睛,内在的美感染灵魂。”邹城东部的美,不仅仅在于山水,还在于那一代代朴实无华又实实在在且勇敢善良的人们,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热情和善良,它是这个世界滚滚前进的本质。

作者简介:

作者:深海,本名方玉文,1973年山东邹城,大专毕业,从事钱币文玩收藏,个性清俭,喜好读书交友,愿“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主审:于延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大众论坛 (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

GMT+8, 2024-6-27 02:16

删帖投诉流程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